top of page

肌少症你我他:為什麼到了60歲肌力會掉一半?

「我不是吃很多,為什麼還是覺得越來越沒力氣?」「以前爬樓梯輕鬆,現在走兩層就喘了……」

這些現象不是單純的「老了」,而可能是身體正在悄悄發生的變化——肌少症(Sarcopenia)。

根據國際肌少症工作小組(EWGSOP)定義,肌少症是指隨著年齡增長而造成的肌肉量減少與肌力下降,會影響日常生活能力、增加跌倒與失能風險。研究顯示,人從40歲開始肌肉量每10年下降約8%,60歲後下降速度加快,甚至可達每10年15%。 換句話說,60歲以上若不積極維持肌力,有可能到70歲時,肌肉量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。


【一】你有肌少症風險嗎?來做個簡單自我檢測

肌少症不是診所才檢查得到,你也可以在家做以下簡單測試:

1.

握力測試(肌力)

●      使用握力器測試,若男性<26公斤、女性<18公斤,即屬偏低。

●      沒有握力器?可用「開瓶蓋是否困難」、「提菜籃是否吃力」作為觀察指標。

2.

椅子起立測試(肌耐力)

●      坐在沒有扶手的椅子上,雙手抱胸,計時內起立坐下5次。

●      若超過15秒,表示下肢肌力明顯減退。

3.

步行速度(行動力)

●      測量走4公尺所需時間,若超過5秒,表示移動能力下降。

✅ 若上述測試中出現兩項異常,建議進一步做肌肉質量測試,並開始進行肌力訓練。

【二】肌力變少會發生什麼事?

肌少症不只影響「動不了」,還與許多健康風險有關,包括:

●      跌倒與骨折風險增加:肌肉支撐不足,容易跌倒,一旦骨折對高齡者來說後果嚴重。

●      活動力下降:無法走遠、爬坡吃力,生活圈逐漸縮小。

●      代謝變差、容易發炎:肌肉是身體最大的代謝器官,肌少與糖尿病、脂肪肝等慢性病有關。

●      心情變差、孤獨感增加:活動力差、無法參與社交,會加劇情緒低落與退縮行為。

【三】別擔心,肌肉可以「養回來」!這樣做就對了

好消息是:肌肉是少數可以「逆轉」的身體組織!只要透過正確的運動與飲食,就能有效改善。

【運動篇】每天20分鐘就能改變你的一生!

以下是簡單、安全又適合中高齡者的居家訓練:

  1. 椅子深蹲(鍛鍊大腿與臀部)

○     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,慢慢坐下再站起來,雙手可前舉協助平衡。

○      每天做2~3組,每組10下。

  1. 腳尖抬起(訓練小腿肌力與平衡)

○      站立,腳尖抬起、腳跟不動,維持3秒再放下。

○      每次10下,避免跌倒可扶牆輔助。

  1. 彈力帶划船(強化背肌與手臂)

○      坐姿、雙手握彈力帶,模擬划船動作,向後拉、再慢慢放回。

○      每天1~2組,每組12下。

✅ 小技巧:運動時搭配音樂、與朋友一起,更容易持之以恆!

【飲食篇】肌肉靠吃不是迷思

●      高品質蛋白質攝取是關鍵,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1.2~1.5克蛋白質。

●      常見高蛋白食物:雞胸肉、魚類、豆腐、牛奶、蛋、毛豆。

●      分散攝取更有效:每餐都要有蛋白質,不要只吃晚餐補足。

●      搭配維生素D與鈣質,幫助肌肉修復與骨骼強健。

【四】肌力回來後,生活會有什麼不同?

許多參與「綠照運動計畫」的阿姨伯伯在接受8週肌力訓練課程後,回饋最大的感受是:

●      「爬山再也不用中途休息了!」

●      「以前開瓶蓋要叫孫子,現在我一手就打開。」

●      「走去市場買菜,不但不累,還覺得精神很好!」

這些小改變,正是肌力恢復的證明。

【結語】每一塊肌肉,都是你的健康儲蓄帳戶

肌肉不是年輕人的專利,而是你我到老都該守護的重要資產。現在開始認識肌少症、做自我檢測、建立飲食與運動習慣,不只是為了避免失能,更是為了讓自己能夠「活得久、走得動、做得到」。

從今天起,每天留給自己20分鐘,一起慢慢養回肌力、養出好生活。

Comments


© 2021 copyright by 巷弄文旅有限公司、村居品卷有限公司

bottom of page